比特币通信协议 - 币圈消息

比特币通信协议篇11、二、TURN简介。在典型的情况下,TURN客户端连接到内网中,并且通过一个或者多个NAT到 详细

富翁的炒股经:​K线​不需看红绿,而是关注股市“四要素” ...

[复制链接]
366 0
花与麦茶 发表于 2018-12-13 01:21:2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小和尚问得道的师傅:“您得道前后有没有什么变化?”
老和尚说:“变化很大。”
“那到底有什么变化呢?”小和尚问。
老和尚告诉小和尚:“在得道之前,我每天砍柴、挑水、做饭。得道之后,我每天砍柴、挑水、做饭。”
小和尚不理解:“师傅,这不是一样吗?”
老和尚说:“不一样,在得道之前,我每天砍柴的时候想着挑水,挑水的时候想着做饭,做饭的时候又想着砍柴。得道之后,我每天砍柴的时候只想着砍柴,挑水的时候只想着挑水,做饭的时候只想着做饭。”
请输入描述
成功是急不来的,只有持续付出努力,对过程把控有度,才能一步步向前推进,逐渐达到理想的目标。不着急,才能从容不迫,不计较眼前得失。将自己的注意力真正着眼于过程上,收获水到渠成的好结果。股市也是一样的,成功,等于小的亏损,加上大大小小的利润,多次累积。做到不出现大亏损很简单。以生存为第一原则,当出现妨碍这一原则的危险时,抛弃其他一切原则。因为,无论你过去曾经,有过多少个100%的优秀业绩,现在只要损失一个100%你就一无所有了。
赔钱是一种惩罚:
惩罚你的无知;惩罚你的贪婪;惩罚你的侥幸;惩罚你的违规
一万个空洞的理论,还不如一个实际的行动规则;再多的行情分析,还不如一个实际的买卖计划。
天才就是把全部精力注于特定目标;交易天才就是把精力用于一种交易方法,形成交易习惯。
真正的哲人,必然象大海一样宽厚;对市场宽容,市场也会宽容我们,放弃一些机会,才能抓到更多机会。只有一分钱的胸怀,决不可能得到二分钱的收获。天天盯着20点的机会,肯定会错过翻翻的机会。
一旦你改变了思维方式,你就改变了自己的信念;
一旦改变了信念,就改变了期望;
一旦改变了期望,就会改变态度;
一旦改变了态度,也就会改变行为;
一旦改变了行为,绩效自然会随之改变;
一旦绩效改变了,你的生活将为之一新!
赢家的四句诀:锁股操作,顺势而为,依法买卖,波段多空来回。
◆我们社会充斥着失败心理,20/80法则中的多数失败者,无法跳脱失败的框框,当我提出数据告诉他们只要做对行情的1/5一年可赚一百万,他们不会相信,更别提两个月赚五倍的实例了。大家都习惯于朝九晚五,月领有限的薪水过生活,就像玻璃箱底下的跳蚤,已经忘了原来它们可以跳得很高。
◆内行看门道,一张图有不同的解读,有人怀疑,有人肯定,但是,有几个人会去规划一下,下一步,甚至下二步三步之后?每一张图都只是过去的轨迹,你如何从图里面去找到你要的答案?走势不外三种,涨、跌、盘,下一步对手会怎样出招?还有,看到庄家出招后,你要如何因应?走出这个门槛,你的境界,自然可以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破底量缩,再见到窒息量,通常是见底的讯号,但是否真的见底,要用价的反转来表态,价和量没有表态之前,还是稍安勿躁的好。因为无量,表示买卖双方都在观望。
股票是有重量的,量大跌得重,量缩跌得轻,量缩时刻,你也要知道只要有人点火轻轻一拉,就可用飘的飘上来,操作上,这种情况通常空单要保守,多单要等待。不管别人等的是什么,我们等待的讯号就是量大k红的信号,信号不出现,不动就是不动。当过兵的人都知道,瞄准之后扣板机之前的动作是什么?停止呼吸,对吧!现在大盘已经停止呼吸了,你呢?
◆股票市场想要生存,必须能够通过观察、感觉产生预测未来的想象力。人类拥有视、味、触、嗅、听五种感觉,均是可以实体感觉到,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五声让人旋,五色让人迷,惟有灵感来自不断的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从而达到领悟和预测股市走势的能力。其实这是一种专业境界,做任何事情都一样。
行军作战,不打没有把握的仗,我们在股市作战也是如此,有把握时大举进场,有疑虑的时候观望,没有必要在投资人心理浮躁之下去搅活,追高杀低两面伤。大势底定,再选时机进场,这种冷眼旁观等待最佳出手时机的忍耐,是投资人必须的修为吧。
◆能做就做,不能做就观望,也没什么好强求的,人生如此,盘势如此,免强出手,后患总是无穷。大盘之下,没有什么好争辩的,一切顺其自然。
◆过前波高点,量要过,价要过,才可能是真突破。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股市成功的秘诀有三条,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要在股市操作成功成为富翁,就要维持住长期的稳健的收益率,也就是说你必须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减少失误。金融投资,一定要学会沉得住气,如果你能够做到,如果你能这样维持10年、20年、30年,那你就成为了巴菲特。放大你的格局,并且尽量的规避可能的风险,减少一次错误就等于赚到一次,做到没赚也不要亏损的境界,一年只要抓到一两波就很够了。
◆学习技术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心态和理念,自以为懂几个什么指针和别人的成功经验,就能明白玄机所在,就认为能在股海里自由搏击,结果是履败屡战,殊不知在股市里,必须有相当的专业技术功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些能力的具备,都必须经过刻苦的训练才能成功,其中“悟”起到一半的作用。
大盘没有跌,而是你的心在跌,所以有人会在底部把股票卖掉,而大盘见高点时,也不是大盘在涨,而是你的心在涨,所以,有人才会在头部追进去。技术分析解决不了心态问题,心态问题要靠自身去修炼,才能在股市里使赚钱成为必然,赔钱成为偶然!
每一种学问都有其窍门,当你突然领悟、顿悟,这些窍门会慢慢打开,如果你在开窍后,继续努力钻研,这个“窍”会愈来愈大,最后便“通了”,这时候,你才会有真正豁然开朗的感觉。
大部分的人都把机械式的交易解释为程序交易,这种说法似对,又好象不对,怎么说呢?我们常说“出现买点就买;出现卖点就卖”,不过是简单的四大买卖点和转折k线,那么你如何把这个“买点”和“卖点”定义进去?
单一均线的操作法中,“站上均线就做多;跌破均线就作空”,这是最简单的机械化原则了。ok,我们又知道均线有往上和往下和走平;往上往下都没有问题,你用上面的“站上均线就做多;跌破均线就作空”这一法则,肯定可以让你赚到一波段。但问题来了,均线走平的时候呢?均线走平是没有方向性的,这时候你用此一法则,也肯定会被巴过来巴过去,输了几次之后,你就没有信心了,你会认为这个法则是错的,结论是:均线没法让你赚钱。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扣除盘整期,均线肯定会让你赚到大钱,但是,趋势不是只有明显的往上和往下,大部分的时间是盘整的。那么机械化的操盘法有没有办法规避盘整呢?答案是,程序交易没有办法规避盘整期。所以,很多程序交易者因为在盘整期里面吃到了亏,而有了心理障碍,无法坚持或坚持不下去,到最后都失败了。这不是机械式不好,而是大家把“机械”这两个字看成“简单”的同义词了。
股市里面,有三个方向:向上、向下、横盘。有两个很重要的观念:一是趋势、二是转折。有一个绝对要遵守的法则:纪律。
你的交易程序或方法里面,有没有办法分辨出三个方向?有没有融入两个观念?如果有,那么剩下的就是机械化的纪律,机械化的纪律就是要你不要想太多、看太多、听太多,一切只遵照盘面给你的讯号做动作,这样才能够“定法、定心”达到“出现买点就买;出现卖点就卖”的赢家心法里头,也唯有如此,才能成为股市常胜军。
你的方法中有没有方向呢?你的方法中有没有趋势、转折呢?你有没有机械化的纪律呢?
投资策略的问题
即:买(卖)什么?什么时候买(卖)?该买(卖)多少?这3个问题可以浓缩为3个投资的最核心要素,即对象、时机、力度。
套利是证券市场不变的本性。但这就引发了一个悖论:一、股价的波动是可以分析的,因为只要分析清楚了套利存在的机会,也就有把握市场波动的可能。二是市场的波动是不可分析的,因为市场各方若都在进行这样的分析和套利行为,那么,套利的机会就稍逊即逝,几乎不可能有明显的套利的机会可以存在,这样,市场波动的分析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悖论正是市场的有效性问题。比如,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信息公开披露时,市场反映迅速,甚至在信息公开前股价就已经有所反映;根据已公开的信息,就很难有可以经常性的、重复性的获取超额收益(即超过市场的平均收益)的方法。如果承认有效性,那么一切证券分析则基本上没有多大的意义了,说股市是个掷筛子式的赌场也不为过;而如果不承认有效性,或者至少对一些人如此,那么几乎等于承认股市可以成为提款机,证券分析方法就成为世间最有价值的东西了。
有效性问题成为股市的哲学问题,是理解股价运动以及建立投资理念和方法的核心问题。任何投资人,不管他是什么样的理念、方法,都绕不开对这一问题的表态和回答。不过,过于狭义的有效性研究对投资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任何成功的投资人都不会承认市场是“随机漫步的”或者完全有效的。有效性现象不过是市场波动的动力和表现形式,或者说表面上的随机波动实际上是更高阶的有序性的表现形式。目前学院派风格浓重的一些机构投资人队伍中一个普遍流行观点是:市场是无法研究的,只有公司是可以研究的。实际上这不过是市场“随机漫步派”观点的延续。以后我们会看到,这种观点及其投资方法无助于对公司价值的评估,也会直接影响到投资理财效果。证券市场上的各种现象并不是孤立的。
正是由于有效性问题的存在,使得对股市的分析和我们习惯的科学分析不同。现代科学大到宇宙、小到基本粒子夸克,都能用具有确定性的方程式来解释和预测其行为(即使是用量子力学方法也是用确定形式的方程式描述)。但股市有效性问题的存在,就使得证券分析的作用产生上述的悖论。或者说,任何基本分析或技术分析,它们都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有作用的。当套利的驱使(特别是伴随严重的情绪因素)达到极致,市场就会被推到极端状态,这样的状态才更加充分地暴露了其相反的套利机会(多空趋势的转换)。只有在这个时候,证券分析才能显示出有其应有的作用。有些人也许出于工作需要,天天都要对市场和公司股价波动做分析、评论和预测,其实是完全徒劳的。
有研究表明,总体看,市场有20%的时候是无效的,而有80%的时候是有效的。证券分析师的作用就在于把握市场那20%的“无效”期,指出价格与价值的背离,指出投资机会或风险。对于分析师来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其实,这正是证券工作不同于实业工作的特点之一。
市场首先一定是有效的。否则我们所有的投资失去了起码的基础,但市场的终将有效与市场始终有效、充分有效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市场对于任何股票的定价即使是准确的,也仅仅是反映了当前可见状况的阶段性评估,而远远谈不上对一个股票全生命周期的充分定价。这正是为何可以有怎么多的股票可以在上涨了几倍以后继续上涨几倍,而不是一次性体现在价格内的根本原因所在。
用4毛钱买一块钱的东西”当然是对的,但问题是这个东西是否“值一块钱”往往并不确定,其次市场错得离谱的极端态并不是一个常态,你不可能期望总是得到“4毛买一块”的机会。所以用8毛甚至1块钱买入现在是1块,但随着时间增长它将增值到2块、4块,甚至10块的东西,也许是一个更聪明的选择。而这当然需要足够的商业洞察力,特别是对于长期持有型投资模式(注意这个前提)而言,洞察力和前瞻性一定是最重要的能力,因为在时间拉长后错误已经足够毁灭任何初始的差价。何况,前瞻性本身就更容易让投资人在市场热捧一个股票之前发现它的价值,从而真正不但买好的,而且买得好——如果仔细回查一下,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大牛股都曾经有至少是月计算的无人理睬、价格低廉的时候,绝不像有人抱怨的所谓好公司从来没便宜过,只不过要想抓住这种机会,就需要在市场热捧它之前穿越迷雾,那正是前瞻性和商业洞察力的宝贵价值所在。
在谈安全边际之前,不妨先想想对投资而言最不安全、最大的危险是什么?诚然每个人都会犯错,但犯错的类别和程度是有区别的。大体分为几类:要么是对象判断失误(对企业经营的误判),要么是时机判断失误(对估值的把握),或者兼而有之。
错误的时机可以被正确的对象用时间来抚平(但会拉低复合收益率),如果这之后其还可以维持相当长的价值创造周期,并且也具有很高的成长弹性,那么最终看来这是否算个错误也值得商榷;错误的对象+错误的时机会导致一个严重的错误,但如果仓位控制得力还不致命(但已经可能导致永久性的资本损失)。最致命的就是用大仓位在错误的时机买入错误的对象,那将是一个投资人真正的噩梦(被迫从此退出资本市场)。
所以由此来反向推导,真正的投资安全起码需要三个保障:首先是以投资组合对冲风险,其次是尽量选择正确的对象(即优质的可持续创造价值的企业),最后才是合理的价格。但是考虑到企业判断的复杂性和经营必然的不确定性,价格依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不过那涉及到对估值的认识,对溢价、折价、泡沫的区分,所以仅仅是“好价格”本身其实也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投资体系”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但可能每个人的理解并不一样。在我看来,投资体系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是顶层的大类资产配置和投资方向的决策;其次是核心原则和行动纲领的建立;最后是将战略和理念落地的一系列具体能力和方法论。前一阵看到一个商业案例的采访中谈到“借势、明道、优术”,我认为这对我的投资体系是一个很形象的呼应。
先说说“借势”。“势”是什么?其实就是方向或者趋势。在投资中我们都会面临“势”的问题,比如我们都知道在牛市入市要比在熊市入市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而投资一个处于价值扩张期的公司,也远比其进入价值回归期更容易获得良好回报。“借势”得当可以事半功倍,相反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但“借势”本身需要非常好的商业洞察力和对市场风险机会的敏感性,所以它处于投资体系的最上层。
投资体系的中间层是“明道”。“道”其实就是原则和纲领。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待投资、谨守自己的能力圈、牢记安全边际的意义、理解复利的威力和困难、认识市场先生的脾气、了解概率和赔率对投资的影响,这些都是投资最核心的“道”。没有理论指导的投资既不可能“明白什么是对的事”,更不可能“坚持只做对的事”。要真正“明道”需要良好的悟性和品性,它是投资体系的中坚。
投资体系的最基础层是“优术”。“术”就是基本功和方法论。说的再好听的“道”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也只能是一个漂亮但触不到的气球。对于基础财务知识的学习、企业价值分析方法论的建立、特定行业专业知识的深入,以及不同情况下的交易策略(即对象、时机、力度的协调)其实都是这个基本功的范畴。“术”的优化进阶需要勤奋和不断的总结,它决定了整个投资体系是否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土壤上。
在这三者之中,对趋势的洞察力提供了大类资产配比和平衡的战略,以及中长期研究侧重的方向;扎实的基本功为这种洞察力提供了落地的能力和深入研究动态观测的手段,并且形成可执行的具体交易策略;而投资的核心原则为应对永恒的不确定性提供了最有效的思维方式,以保护投资人始终远离致命的风险。
所以投资体系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将一大堆都有用的、都有道理的原理和知识点,按照其在投资中不同的作用(及局限)而安放在合理的地方,使得它们互相之间能够相互融洽、互为补充并且形成共振。当你有了一个成熟的投资体系以后,你既可以清晰的运用相关的知识点,也可以知道自己的薄弱之处在哪里。由此或者不断加强自己的短板,或者扬长避短。
投资的自我修养应注重三种思维习惯的培养:第一是本质思维,即看事物多从根本规律及本质特征出发,避免迷失在表面现象和细枝末节中;第二是概率思维,即理解确定性与赔率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分主观和陷入愚蠢局势;第三是辩证思维,即从事物的两面甚至多面性思考问题,避免一根筋儿和绝对化。
其实日常生活中这3种思维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总说要理性,那么理性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这3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一个理性的人更理解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具有历史视角,更明白成败中偶然与必然的关系,更懂得事物多面性所带来的复杂影响。投资,不过是日常习惯的延续罢了。
投资不是零和游戏,但却是高壁垒的游戏。“零和”的本质是损人利己,整个社会的利益却并无增加。而投资本质上则是靠自己的正确盈利(别人的错误会放大盈利),投资结果也与企业创造价值的程度呈正比。投资无须误导坑害任何人,但必须在不确定性环境中持续正确的判断和行为,这确实需要很高的技艺。
市场并不知道我们怎么想,但他最终会告诉我们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反过来讲,也不要试图去猜市场会怎么想,多去看看市场先生在历史上是怎么做的?做过什么?其实市场先生并不那么善变,善变的总是我们自己。
有人问怎样判断是否暂时的危机,我的看法:1,从长期供需格局来看,是否依然处于需求增长的初中级阶段而进入壁垒越来越高;2,从竞争格局来看是否依然持续拉大与对手的差距;3,是否具有渡过危机的物质基础;4,能否客观看待危机并正视其中的危险和机会;5,管理层的信誉和能力是否值得信赖。
一部电影没拍好,只是输个票房。但把烂作品归咎给阴谋论或观众不懂,那就输了自己和未来;一个产品没做好,只是输个营业额。但把搞砸了的业务推脱给竞争对手或者消费者,那就输了自己和未来;一个投资标的没选对,只是输了一时的业绩。但把亏损找什么体制或者市场环境的借口,那就输了自己和未来。
当一个标的需要挖空心思甚至用“信仰”去支持上涨时,距离大幅度的下跌就不远了;而当一个标的拥有并反映了几乎所有下跌的理由时,距离可观的回报也不远了。2011年中以来,对于市场的“估值差”异常之大的问题保持着饶有兴趣的观察,今年的市场给出了答案。理解市场,与研究企业同样重要。
谨慎的投资者在分析企业时,总希望找到“万无一失的壁垒”,但事实是绝大多数成功企业的壁垒不是从娘胎来带来的,而是经营过程中的“现在进行时”。特别是在发展初中期,其优势并不足以达到“壁垒”的阶段。但达到足够壁垒了,又可能已进入发展的末期了。说到底还是个“度”,凡事过犹不及。
面对熊市的层次:1,对市场正常现象大惊小怪,天天做痛不欲生状,靠骂发泄苦闷,善找借口却永远不会反思自身;2,认知上基本理解市场周期性的必然规律及现象。心态上依然难以遏制的痛苦,技能也还做不到很好的利用市场;3,充分理解市场,积极利用熊市扩大收益率差距,头脑理智心态从容。
世界上90%的人相信一个事情不是因为它是真的,而是因为他愿意相信。操纵大众智慧的最高境界,就是让被操纵的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智慧的。芒格说:在拿着锤子的人眼里整个世界就像一根钉子。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与完整的真实世界到底有多高的契合度,取决于那个锤子有多难放下。
就算是一个10年的大熊市也不可能所有时间都压在最底部,它总是起起落落的,所以跌多了涨涨,修复下估值差很正常。因为一段儿上涨就又顺势转变观点了毫无必要。市场波动的内在原因有时简单的过分,有时候复杂的要命。但个人长期投资的大逻辑,既不会因为前期的下跌改变,也不会因为近期的上涨改变。
由于投资总体上是处于不确定性中,因此在我们的判断在“被证明是正确的”之前并无定论。而不管清晰还是模糊,这种判断大体都包含了一个被验证的时间预期。当市场表现与个人时间预期不一致甚至背道而驰的时候,将考验一个人忍耐力的阀值。这正是投资的结果起源于学识但决定于人性的原因。
判断市场的运动方向并不容易,但至少还有章可循。更困难得多的是对“变动时机”及“变动程度”层面上的判断,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导致,即使是方向性判断正确也依然可能承受超出意料的压力,因此确保不在“正确到来之前倒下”就很关键:保持耐心,但不玩火(比如杠杆及危及流动性的行为)。
能跳出自身视野局限性看问题的是能人,能跳出大众思维局限性看问题的是强人,能跳出时代的局限性看问题的是伟人。不管冲破哪个层次的局限性,可能都需要放平自己、保持高度、找对角度并客观理性。
投资不太需要关心日常政治,但类似今年这种大会其实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投资人的命运,长期来看投资就是赌国运。谨慎乐观,谨慎是因为站在现实看矛盾困难实在是严重到让人气馁;乐观,是站在历史角度看总体向上的态势明确,而横向对比看还算是一手好牌。历史既然不能绕过,那就直面好了
笔者微信:(3120707231)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Powered by 顺水鱼MT4外汇EA网! X3.2© 2001-2017 顺水MT4外汇EA公司.( 陕ICP备170143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