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15日美元指数止步三连涨,美国国债下跌,欧美股市普遍大涨,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希望以外交手段化解紧张形势。
【盘面综述】
2月15日美元指数止步三连涨,美国国债下跌,欧美股市普遍大涨,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希望以外交手段化解紧张形势。随着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担忧消退,现货黄金从八个月高位大幅回落,尾盘收于1853美元附近,盘中一度触及1879.55美元/盎司。俄罗斯撤军的消息缓解市场焦虑 ,美油、布油尾盘均跌逾3%。
周二(2月15日) 美元指数走低,避险货币日元和瑞郎下跌,而欧元反弹。现货黄金尾盘跌近1%,创两周多来最大跌幅,俄乌局势缓解削弱了市场对黄金的避险需求。油价跌逾3%,从七年高点回落,此前俄罗斯表示,在乌克兰附近军演结束后部分部队正返回基地,此举似乎缓解了莫斯科和西方之间的紧张关系。
商品收盘方面,COMEX 4月黄金期货收跌0.7%,报1856.20美元/盎司。 3月交割的WTI期货合约下跌3.39美元,结算于每桶92.07美元;4月交割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下跌3.20美元,收于每桶93.28美元。
美股收盘情况:标普500指数上涨1.6%,报4471.07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1.2%,报34988.84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2.5%,报14139.76点;纳斯达克100指数上涨2.5%,报14620.82点;罗素2000指数上涨2.8%,报2076.462点。
外汇方面:周二美元指数下跌,欧元兑美元汇率在三个交易日中首次上涨,因俄罗斯暗示一些部队在结束演习后开始返回永久基地。随着避险需求消退,日元和瑞士法郎下跌,挪威克朗随原油价格一道走低。
美元指数尾盘跌0.31%至95.98,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约6个基点至2.043%。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他希望以外交途径解决与美国及其盟友的紧张局势,并宣布撤回集结在乌克兰边境附近的部分士兵。
欧元兑美元涨0.46%至1.1359,受到看涨期权兴趣的提振;大多数期限的风险逆转显示出对欧元的看空情绪有所减弱。Bannockburn Global的Marc Chandler写道,今天的走强基调也是对一些俄罗斯军队返回基地这个地缘政治局势发展的反应。
美元兑日元微升0.06%至115.61,随着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担忧消退,美元兑日元的1周波动率下降。尽管美国国债收益率攀升,但投机和期权相关的交易放慢了美元兑日元涨势。瑞郎也下跌,美元兑瑞郎涨0.1%至0.9253。
英镑兑美元涨幅收窄,上涨0.07%至1.3538,稍早一度上涨0.3%;欧元兑英镑上涨0.39%至0.8390
澳元兑美元涨0.35%至0.7152;美元兑加元跌0.09%至,报1.2718。
国际要闻
【美国2月11日当周,API原油库存减少107.6万桶,库欣原油库存减少238.2万桶,美国汽油库存减少92.3万桶,精炼油库存减少54.6万桶】
【美国1月PPI环比上涨1%,为去年7月来新高;1月PPI同比上升9.7%,逼近2010年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欧洲央行管委兼法国央行行长Villeroy:在充斥着不确定性的当下,前瞻指引应当已经缩短视野。央行将在3月份考虑APP资产购买的日历安排。APP计划中的常规债券购买将于2022年三季度结束。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属于正常化,而非收紧货币政策】
【美国参议院共和党成员将拖延银行委员会对美联储金融监管事务主管提名人拉斯金的表决日期】美国国会参议院共和党成员Toomey声明称,参议院共和党人不会派出法定人数出席当地时间周二(2月15日)有关美联储官员提名人的会议。此前,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共和党人计划抵制原定就美联储提名人选进行投票的会议。除了拉斯金外,此次投票安排还包括美国总统拜登提名的另外4位美联储人选。共和党人拒绝配合,意味着投票将达不到法定人数,民主党人也就无法将这些提名推进提交参议院全会。
国内要闻
【中国央行加量续做MLF3000亿元,利率维持不变,业内普遍认为:释放出继续推进宽信用过程的信号】 央行2月15日公告称,当日央行开展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85%,与前次持平。对此,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量增”既有利于引导银行信贷投放力度的加大,也注重了货币政策的及时性、有效性和货币市场的平稳运行,释放出继续推进宽信用过程的信号。日前发布的信贷和社融数据均实现“开门红”,显示此前政策效果已在逐步显现。考虑到保持合理的政策节奏,“价平”亦在市场预期内。后续来看,在稳增长和宽信用的诉求下,政策利率仍有下调空间。(经济参考报)
【铁矿石期货跌停背后:监管多措并举遏制投机炒作 贸易商不再“囤货待涨”】2月15日,铁矿石期货遭遇跌停。截至当天收盘,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报收699元/吨,跌幅达到9.98%,创下1月6日以来最低点。在业内人士看来,这背后,是近期监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遏制铁矿石投机炒作行为,令大量投机资本迅速离场。(21世纪经济报道)
【数据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