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金发行进入“冰点期”,如何应对?
2022年以来,A股市场走势急转直下,震荡行情下,基金发行遇冷似乎并不意外。
基金发行进入“冰点期”,我们该如何应对?
01
遇冷
要说基金发行进入“冰点期”,主要有三个表象。
第一,基金发行规模锐减。
Wind数据显示,以全部新发基金为统计口径,2022年1月合计发行929.46亿份,平均每只发行数量为9.39亿份,与2021年12月总发行量1877.82亿份相比,月度发行量可谓腰斩。
2022年2月基金发行量更是“少得可怜”。截至2月22日,2月新发基金规模合计24.09亿份,平均每只发行规模3.44亿份,虽有春节假期因素,但这一发行规模在1月份低基数情况下进一步“结冰”。
第二,随着基金发行规模骤降,发行失败的基金亦开始陆续出现。
2月12日,中银国际证券发布公告称,中银证券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于2021年11月12日开始募集。截至2022年2月11日,基金的募集期限届满,基金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2月19日,平安基金发布公告称,平安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在募集期间未能满足成立条件,募集失败。公告显示,平安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于2021年11月18日开始募集,截至2022年2月17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该基金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故该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第三,新基金发行难,延长募集期的产品不在少数。
据中国基金报根据基金公告统计,2022年以来(截至2月19日)合计33只基金(各份额合并统计)宣告延长募集期,其中权益类基金为主,远超去年同期。延长募集期的基金公司中,不仅有中小基金公司,也有头部基金公司。
除了延长募集期,部分基金公司还采取了增加代销渠道、参加代销机构认购费率优惠等多种策略促进基金募集,力保基金成立。
02
抉择
基金发行进入“冰点期”,已经持有基金的投资者该如何抉择?割肉离场,还是忍痛坚守?对于还在观望的投资者,是否是进场的好时机?
根据华夏基金的模拟测算数据,以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为测算指标,模拟测算在历史上10个基金发行遇冷期当月首个交易日买入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并持有一定时间的收益。
在上述10个基金发行遇冷期买入并持有至2021年底,均取得了年化收益率超12%的优异成绩。
根据上图具体来看,若以2018年8月为起点买入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持有至2021年底进行统计,区间收益率为113.11%,年化收益率为25.53%。
若以最近一个基金发行遇冷期2020年4月为起点买入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持有至2021年底进行统计,区间收益率为74.38%,年化收益率为38.37%,同样收益不俗。
由此可见,风险与机遇并存,在基金发行“冰点期”买入并持有一定时间,最终很有可能会收获不错的收益。
不因山峰胜名而来,不为低谷转身而去,或许值得大家深入思考。
03
定投还有效吗?
市场下跌环境下,基金尤其是偏股型基金大跌不时冲上热搜,不少投资者困惑是否该终止定投,也有逆向思维的投资者选择了开始定投。站在当下时点,如何看待定投?
首先,定投重点不在于行情,在于时间。坚持定投可以印证一句话——“时间是熨平波动的最好工具”。
其次,时下正是定投的好时机,定投什么时候开始投都可以,定投不择时。如果定投还心惊胆战的去担心行情,那就偏离了定投的初衷,也没有发挥出定投所具备的特色功能。
第三,下跌可以成为我们一次性买入或卖出基金操作的理由,但不是是否开启定投的理由。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定投有三大雷区:
第一,小赚即跑;
第二,亏损即停止定投;
第三,定投不止盈。
因此,每一个微笑曲线都是一个定投的周期,每一轮结束点前都应该配合止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锁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