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有客户朋友问,“什么是指数增强基金,怎么增强呢?” 指数增强基金是指数基金的一种,简单说,就是80%的仓位复制指数的走势,剩下的20%仓位,由基金经理主动管理。
最近有客户朋友问,“什么是指数增强基金,怎么增强呢?”
指数增强基金是指数基金的一种,简单说,就是80%的仓位复制指数的走势,剩下的20%仓位,由基金经理主动管理。
很明显,这个增强部分,主要来自基金经理主动管理的20%仓位。
目前全市场总共有349只指数增强型基金,常见的有宽基指数的增强,比如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数增强等。
也有行业或主题增强基金,比如消费龙头指数增强、医药卫生指数增强、科技100指数增强等。
总体来看,跟踪宽基指数的增强基金占了绝大部分。
这些增强基金,如何做出增强收益呢?主要分为两类:
一、基本面增强
基金经理从宏观面、行业、公司等层面,挑选出盈利能力强的个股,通过超配行业或个股的方式,争取获得超额收益。
举个例子,假如基金经理看好后疫情复苏板块,就可以对这个板块,例如航空、旅游、酒店、消费等行业进行超配。
基本面增强与主动基金的选股思路基本一致,通常主动管理做的好的基金公司,基本面增强做的也不错。
二、量化增强
量化增强是最近几年,逐步被大家熟悉和接受的一种投资方式,量化的策略,基金经理的主观判断较少,更多的是依靠海量的数据,找到影响股价表现的因子,再把这些因子进行组合,筛选出超配或低配的股票。
举个例子,常见的影响股价的因素有估值、基本面、量价关系等。则包含的因子有:
l估值因子:包括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股息率等指标
l基本面因子:盈利增速、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收入增速等
l量价因子:成交量、换手率、波动率等等
量化投资就是利用这些因子,构建一个量化模型,通过不断的回测,找到最佳风险收益比的模型,最后投入到实盘操作中。
量化增强有点像大厨做菜,食材就是我们要跟踪的指数,佐料就是各种因子,大厨们需要反复调配各种佐料的比例,才能做出一道鲜美可口的好菜。
三、打新增强
除了基本面和量化增强策略以外,打新股也是A股特色的收益增厚策略之一。
机构投资者在打新股方面,比个人投资者更有优势。个人打新股,感觉跟中彩票一样,运气成份多。
基金公司,属于机构投资者,会被划分为A类账户,单次获配比例要高于其他网下打新方式,更是远远超过个人投资者。
所以一般在市场整体向好的时候,打新股能为增强基金,带来百分之几甚至百分之十几的超额收益。
当然打新策略不一定一直有效,受政策和市场变化的影响较大。
说了这么多,我们看看指数增强基金的整体历史表现如何?
图片来源:wind 数据截至2022年9月23日
我们以万得增强型基金指数为例,包括327只增强基金的平均表现,整体是跑赢了沪深300指数,特别是在最近几年,超额收益比较明显。
这里也要提示一下,并不是所有的指数增强基金,一定有增强效果,同样可能存在阶段性的跑输指数,甚至最终没有实现增强收益的情况。
选择指数增强基金时,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要看基金公司,看看这些公司的指数增强基金数量、规模和历史业绩,特别需要拉长一点时间,看能否持续跑出超额收益。
其次指数增强基金的收益,通常与基金的规模成反比,也就是基金规模越大,超额收益越难。
比如打新收益,会平均分摊到基金净值中,通常规模越小,超额收益越多。这就好比一个蛋糕,十个人分,肯定要比一百个人分的多。
最后一点是不要买贵了,一定要看一下对应指数的估值水平,无论是宽基指数还是行业指数,在估值便宜的时候买,未来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收益。
如果你对指数增强基金感兴趣,也可以关注一下国信的两个指数增强投顾组合,分别是沪深300和中证500增强组合,已经帮助大家对增强基金做了筛选,只需要一键买入,省心省力。
目前沪深300、中证500、以及大部分宽基指数、行业指数,估值都处于合理偏低区域,“低估的时候买,耐心持有住”,未来的收益不会差!
特别声明:本文中出现的具体基金信息只做举例说明,不做投资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本文作者
国信证券北京分公司金色阳光投资顾问部,拥有金融、艺术双学历,证券从业10年,2016年开始实盘投资指数基金,实操经验丰富,擅长股票、场内场外基金,债券等品种配置。
投资风格:逆向投资,低位布局。
证券投资咨询证书编号:S0980620100027
基金从业资格证书编号:A20190627006271
1、上述数据与信息仅供举例参考,投资者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文章反映当前的观点,而该等观点可能随时间推移而改变。
2、本文仅供参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3、本资讯中的信息、数据均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告以及其他合法公开的信息渠道,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资讯所表达的观点不构成所涉证券买卖的具体建议,投资者依据上述资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与我公司无关,我公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上述所列示涉及上市公司仅作为陈述其与该事件相关,不作为具体推荐,投资者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4、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